首  页   实验室概况   研究队伍   科研项目   研究成果   示范推广   新闻中心   资料下载   管理制度   联系我们  
新闻中心  
通知公告
新闻动态
中心新闻
您的位置: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
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
发布时间:2015-1-11  点击:
   1月9日,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。我校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项目“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”通过20年的系统研究,发掘出水稻广亲和、早熟和显性矮秆基因,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,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品种,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。


   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,比一般籼型亚种内杂种增产15%-30%。但籼粳杂种存在育性差、结实率低、植株偏高、易倒伏等问题,限制了籼粳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。课题组经过长期的科研攻关,将上述难题一一攻克。一是发掘出17个不育位点及广亲和基因,并发明相应分子标记,聚合广亲和基因,创制广亲和恢复系和粳型亲籼不育系,组配的籼粳交组合结实率稳定在85%以上,有效解决了籼粳杂种半不育难题。二是发掘早熟基因,提出基于感光基因型和光钝感基因的分子设计方法,设计最佳育种方案,获得理想熟期的籼粳交新组合,解决了籼粳杂种超亲晚熟问题。三是发掘显性矮秆及株型关键基因,克隆半显性矮秆基因 D53,并且首次阐明“独脚金内酯”信号途径控制株型的作用机理;克隆控制株型关键基因 A P C / CTE,明确其作用机理;开发相应分子标记,为培育籼粳交理想株型奠定基础。关于D53的研究成果以Article Research形式在2013年12月26日的《自然》(Nature)上发表,该杂志同期News&Views栏目为本研究发表了专题评述,认为“D53蛋白的发现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和其他激素信号途径提供了积极帮助,并对调节植物营养分配与利用具有深远的影响”。

    万建民教授团队多年来围绕水稻生产的产量、品质和抗性开展研究,创建了多重杂交与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的聚合育种技术,综合籼粳水稻品种的优势,从籼粳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粳稻品种3个,其中宁粳3号和宁粳4号分别被农业部评为超级稻新品种和超级稻主导品种。聚合广亲和基因和早熟基因,培育广适强优恢复系W107,组配的协优107和Ⅱ优107分别通过国家和安徽省审定。2006年协优107在云南省永胜县1.13亩上创亩产1287公斤的世界最高记录。
[关闭本页]  [返回顶部]
版权所有: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
电话:025-84396475 电子邮件:w_youhua@njau.edu.cn 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 [后台管理]